当前位置:

中国第一次更换标志设计的失意与重构--主桅品牌策划

来源:    2012-05-17

从2003年到2010年,中国企业的竞争格局已经由外向型圈地时代,过渡到内生式耕耘时期,企业更换标志设计初衷也由市场层面的“走出去”,转变为营销层面的“走进来”。

没有任何征兆,大量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从2010年开始,集中性选择更换标志设计,伊利、李宁、农夫山泉,甚至是刚刚成立4年的网络新公司360,都迫不及待地发布新的品牌标志设计。这种群体性的换标运动甚至已经演变为一股新的浪潮。

每一家企业更换标志设计的背后,都有潜在的价值体系更替,而每一个目的迥异、方式独特的独立性换标事件,其实都有着时代性、群体性和趋势性的共同价值取向。

事实上,这已经是并不久远的中国企业史上第二次换标浪潮。8年之前,以联想为代表的第一波换标浪潮仿佛仍在眼前。自发性的改变意味着对过去的摒弃和对未来的希望,第一次换标浪潮中的企业们,急于换上崭新的正装参与国际化的游戏,而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第二次换标浪潮,又是基于怎样的群体性逻辑?换标浪潮背后,有着怎样的共同性趋势?主桅品牌与您共同探讨学习一下。

   第一次换标潮:奔赴盛会的正装

联想更换标志设计的故事并不久远,从沿用20年的“Legend”到“Lenovo”的惊险一跃,2003年的联想换标背后其实并不洒脱。“Legend”已被全球数十家公司在区域市场抢注是联想远行的尴尬,而换标所面临的40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也是当年联想必须面对的纠结。

我们曾经收拾行囊,准备奔赴国际性的盛会,临行之际发现还缺少一套能被人看得起、看得清、看得舒服的正装。

联想2003年面临的难题,代表了以制造业为先锋的中国企业冲击国际市场的共同困惑。而联想换标之路上坚定的姿态,也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群体性缩影。

被瓜分全球市场的梦想推动着,被跻身全球500强的使命牵引着,中国企业越走越远,他们要创造出一个豪壮的故事,为了走得更远不惜卸下穿了数十年的旧行装,他们迈出的步伐,既豪迈又悲壮。

至今,我们回顾中国企业几年前的那段经历,内心都会怦怦直跳。TCL与明基的海外折翼,夏新的边缘化遭遇,仍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血腥案例,联想稍有斩获,然而收购IBM个人PC后,漫长的消化之痛也并非外人所能尽知。而更多的标志设计更换企业,经历国际化的标识再造,却也似乎并未冲破出生地划下的市场牢笼。

中国企业第一次浩浩荡荡的换标浪潮,结局似乎并不算美好。


上一篇:标志设计之挖掘中国设计的巨  下一篇:中国第二次更换标志设计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