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梵高的苦难无尽—解读梵高博物馆的新标志设计

来源:    2012-05-29

--主桅品牌编辑

1890年7月29日傍晚,梵高举枪自杀,死前他曾哀叹:苦难无尽。

不知道梵高这句话,是对他自己的人生,还是对这个世界所发出的感叹。

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于1973年建成,收藏着梵高超过200幅作品及他个人的书信,每年有超过150万参观者光临,是荷兰最多人参观的博物馆,在全球排名第23位。

该博物馆的新标志设计采用了很多梵高的东西作为辅助及应用元素,包括那些充满特色的漩涡状笔触,他后期常用的黄及蓝色,并且在应用中还引用了他书信中的一些句子来构成。根据该馆的新闻报道:

我们新的标志设计的正方形的灵感来自该馆的里特维尔德式建筑,它就象是一个印记,我们希望将梵高的“品牌”的名字放上去,其“纹理”图案——我们公司新形象的一个元素,象征着梵高的那种特色的笔刷。

我们还通过引用梵高的一些句子使品牌形象象是在传达一个故事,如“绘画于我来说就象是一场梦,“我在绘画中希望能传达出一种让人慰藉的东西,就象音乐一样”。

我们可以看到,其所说的那种笔触,在上述《星夜》一画中我们已经可以充分感知,它象是一种不甘于沉沦的对抗,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也更是梵高内心的激情及挣扎的真实写照。但这种风格只是在梵高后期作品中才大量呈现,在早期,在他拥抱色彩之前,并不是这种风格。

对于梵高博物馆的标志,有些人可能认为,文字型标志设计过于简单了,没有太大特色,应该融入梵高作品的一些特色——这种思路是有点危险的。因为对于一个本身就是画家的标志来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简单的图案可以体现一个有着如此丰富内涵的特色的元素存在。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采用文字标志——或者采用其固定签名形式。从这一点来说,其实原来标志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好,不过新标志居右的摆放使其呈现一种跳动的感觉,这一点倒也算是呼应梵高作品的精髓所在了。

正如这个品牌形象所展示的,他们在辅助图案中却采用了梵高作品的最重要一个特色来表现,从其应用效果呈现出一种既特别又清晰干净的视觉效果。但,这些纹理虽然捕捉到梵高那种笔画的形状,却对于那种原画中力量感却远远不能触及。它变得温柔了许多,只象是一种精致淡雅的装饰花纹——这绝不是梵高所想要表达的东西。这也是一个标志设计在表现另一种艺术形式时所面临的局限所在。


上一篇:标志设计的几大原则  下一篇:标志设计并不是为老总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