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愈演愈烈的PC领域,一个品牌能够延续数十年而不衰,很难,越做越强则更难。这一点,英特尔做到了!这与它的MI理念、 VI设计的成功选择都是分不开的。
从1968年7月16日公司创立到今天,英特尔已经走过了39个年头,按中国人的说法,已届不惑之年。而今,英特尔这个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已是家喻户晓,在“Intel”的标识下,“奔腾”、“赛扬”、“酷睿”等产品品牌更是深入人心。
回顾PC的发展历史,“Intel”这个品牌之所以越做越强,不仅有它MI设计、VI设计及LOGO设计部分的正确选择,还有是因为它一直在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与发展,不仅带来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革命,而且改变了整个世界。
39年前,美国的三位科学家罗伯特·宜斯、高登·摩尔和安迪·葛洛夫准确地预见到了半导体的未来前景——计算机存储器芯片市场潜力无限。于是,这三个伙伴毅然离开了仙童公司,创立了他们自己的公司——英特尔。他们为自己的公司做标志设计及VI设计的时候,并没有太复杂的想法,只是用了两个很简单的英文单词组合成为“集成/电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但是,当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在英特尔诞生以后,从此改变了计算机以及整个工业的发展方向。
市场风云变幻,刚刚崭露头角的英特尔,在日本对手的围攻下,遭遇创业史上的第一次危机。起初,英特尔既做CPU,也做内存,不料,日本内存产业发展飞快,速度和质量均与美国产品不相上下,最要命的是,日本厂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美国市场大量倾销,几乎把英特尔逼进了进退维谷的死胡同。
英特尔与日本对手的较量,颇富戏剧性。英特尔创业之初,日本一家公司前来订货,要求英特尔为他们专门设计一种处理芯片。英特尔的研究员经过研究之后,提出一个问题,能否把计算机上的所有逻辑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在上面编制简单通用的程序,在外部软件的操纵下,以简单的指令进行复杂的工作?日本客户对这个创意毫无兴趣,英特尔对自家研究员的设想极为重视,立即投入研发,把中央处理器的全部功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于是,微处理器应运而生。
其实,在品牌的创立与培育过程中,在品牌的VI设计中,英特尔也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在MI品牌理念部分,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之间,既有重叠现象,也有过于繁复的问题,消费者混淆不清。再比如,在中国,“奔腾”之名的风头一度盖过了“Intel”,消费者只知道“奔腾”,而忘了“Intel”,这可是英特尔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
所以,英特尔不惜重金,几次更换标识,。其中,最近的两次举动尤其令人关注,也足以说明VI设计及标志设计的重要意义。
去年1月4日,英特尔发布了全新品牌标识;
2008年1月1日,英特尔将再次实施品牌改革计划。
英特尔高级官员指出:“英特尔是全球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我们希望在发展公司的同时不断提升我们品牌的价值。此次转变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英特尔的标志设计及VI设计,与消费者建立更加紧密的情感联系,同时加强我们在市场上的整体定位。”
上一篇:VI设计之中国化元素 下一篇:品牌定位之VI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