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标志设计:日本设计的精益求精

来源:    2012-06-25

--主桅品牌编辑

不得不承认,日本当代设计是在细节处改善生活品质,这种说法不论是从标志设计还是工业设计等角度都是如此的。

日本人认为生活不能是粗糙的,因为不能凑合,对细节的忽视最终会使提升生活品质遭遇到瓶颈,而习惯粗糙的人即使有一天产生了追求精致的意识,也已经不具备精益求精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显然早已洞悉其中的关联,所以他们对粗糙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全方位的排斥。在日本生活你会时刻随处体会到对细节的高度重视。

一块纸尿布,未用时,平常无奇,一旦尿湿,一道彩虹图案赫然出现在宝宝的小屁屁上,这个小细节既有提示父母宝宝该换纸尿裤了,另一方面“雨后见彩虹”的幽默让养育着婴幼儿的家庭常有机会展颜一笑。

一只杯子,握在手掌里,手弯曲成什么样的弧度才最舒适,是关于一只杯子的设计关键。 一双筷子,包装设计纸上印什么字,用什么字体方能凸显食物的气质?一处房子用多少盏灯挂在哪里才是最恰当的?

酒店今晚床上放的问候语选哪一首诗会让在这里住到第三天的客人感到心旷神怡?

    日本秋田县大馆市以制作便当盒和寿司盒闻名,这些木盒都是用杉木制成,杉木能吸水,而且有利于保持食物不易腐烂,一名工匠能做到将一条木片弯成圆形至少要磨练5年,缝合木条是用的樱花树皮,每个工匠都有自己独特的缝边图案。在最细节处有所标志设计,一分高下,这几乎在日本的传统产品及现代产品中随处可见。

   对种种细节的精益求精使日本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精致感,而这种精致感和法国人充满艺术气息的精致不尽相同,它更多地表现出日本人对细节的态度——细节和整体对生活的意义是同样的,而整体的品质和可靠则是基于每一个细节的精致,粗糙的细节不可能产生优质的整体。

一切设计都基于对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而日本的设计师能做到设计服务于受众,除了他们解决了观念上的问题,在操作层面上他们是对所设计的对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的。

这种精益的能力在日本国民中已可以称得上是人的基本素质。这是一个在任何大小事上不接受“差不多”的概念,同时也是受过严格训练的族群。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在迪斯尼乐园门口,一群孩子席地而坐,待老师召唤后,全体齐刷刷排队离去,他们所在的地方干净得仿佛从未有人来过。这样一个族群有能力做他们想做的事,而且会做到位。当他们想善待自己时,他们就能为自己制造出好的产品,那么我们的好生活靠什么实现呢?

    有人说日本是因为能源匮乏才过得精打细算,但他们却以那样匮乏的资源过得比我们质量高得多的生活,而其实并不富裕的我们却在不断制造高能耗的建筑,许多产品因低劣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和工艺成了离垃圾堆很近的东西……被这些细节构成的生活不会使我们更富有或更舒适,但当我们不希望别人用粗制滥造的产品糊弄自己时,我们是否也在有意无意间怀着对粗糙的纵容,打发了别人也包括自己对生活的各种理想呢?

 


上一篇:中国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下一篇:主桅标志设计:浅谈“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