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将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定为同一天,看似很注重市民的食品安全,其实是超市在有意地逃避责任。据调查,超市自包装设计的商品越来越多,各家的标签也五花八门,一系列不规范的现象,让超市面临着极大的“标签诚信”危机。
问题一:标签标大了
曾有例子:一消费者在某地方大型超市买了两条苦瓜,包装设计产品盒上的标签写着“重量2斤2两”、“售价3.98元”。旁边一位阿姨买一根大葱,也要3.5元。陈小姐心存疑惑,于是到称重处要求重新过秤,结果发现两条苦瓜重量只有一斤,还不及标注重量的一半。顿时,周围许多顾客纷纷要求重新过秤,结果是所有食品标签上写的重量都比实际偏大。许多顾客放下食品愤然离开。
问题二:计量单位乱了!
还有一家大型超市内的食品,其包装设计的标签上,无论单价、净含量还是售价,一律没有单位名称。有一顾客指着大招牌说,你看,这里写柠檬片单价7.8元,但我买的这袋柠檬片标签上单价却是13.6元。据了解,许多超市挂出来的价格是以500克为计量单位,然而,过电子秤后,标签却以1000克为单位计算。由于包装设计或者指示招牌上的计量单位没有写明,足足相差一倍的价钱。
问题三:包装设计的标示被涂改了!
有的超市的食品自包装设计标签内容十分混乱,标示不明确、项目不齐、标示被涂改等现象比比皆是。比如被超市分装了的番薯干,分装袋上并没有标注出规定的生产者、配料表等内容;超市自己包装的荷兰豆、尖椒等蔬菜标签上,都写着净含量“1”,两包同样的荷兰豆标着单价分别为“4.5”和“4.2”。在另外一袋“菊叶脑”包装设计的标签上,净含量从“1”被涂改为“0.1”。“净含量‘1’代表什么啊?是一包?还是一斤?”有消费者拿着一包荷兰豆问超市现场的工作人员。对方却无法回答,只说反正你按照上面的售价埋单就没错。
上一篇:品牌包装设计故事 下一篇:产品包装设计如何更优化